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兖州区 > 济宁市兖州区旧关小学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济宁市兖州区旧关小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9-02 19:10 信息来源:兖州区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区 “学思课堂” 改革精神为统领,紧扣 “学为主体、思为灵魂、学思共生” 核心理念,结合学校 “好习惯创造精彩人生” 办学理念,统筹语文、数学、英语及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全学科教学教研工作。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以 “五学五思” 架构为课堂改革抓手,深化 “研 - - - 评” 一体化机制,通过跨学科协同、分层推进,推动各学科形成 “习惯奠基、思维赋能” 的教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核心目标

全学科落地 “学思课堂” 改革,各学科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 “五学五思” 实施路径,90% 以上教师能熟练运用 “学思” 教学策略。

完善教研机制,全学科落实 “三周一轮” 教研课、集体备课制度,打造 3-5 个校级 “学思课堂” 精品课例。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 “青蓝工程” 全学科覆盖,培育一批“学思课堂”骨干教师。

分层提升学生素养,各学科结合特点开展特色活动(如语文阅读书写、数学思维训练、英语口语表达、音体美实践展示等),形成 “学科有特色、学生有特长” 的培育体系。

三、重点工作措施

(一)深化“学思课堂”改革推广

全员培训引领:开学初组织全学科教师学习区“学思课堂”改革精神,分学科研讨“五学五思”(自学启思议学拓思、展学思、学反思、固思)在本学科的具体落地方式。

课例打磨推进:全学科以“三周一轮”教研课为载体,要求每节教研课必须体现“学思”元素,课后围绕“学生主体参与度”“思维深度”进行评课,每月各学科推出 1 节“学思课堂”示范课,期末汇编精品课例集。

学科特色融合:语文将“学思”融入整本书阅读(如“展学”环节设计读书辩论);数学结合“议学拓思”开展项目式学习(如 “校园测量” 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英语通过“展学”布置情境任务(如“购物对话”课前预习);音体美、科学等学科侧重“固思”,鼓励学生课后实践创作(如科学小发明、美术作品展)。

(二)完善教研与备课机制

集体备课提质:全学科实行 “单元主备 + 集体研讨 + 二次备课” 模式,各学科每周固定 1 课时集体备课时间,聚焦 “学思课堂” 下的单元目标分解、“五学五思” 活动设计、作业分层设计(基础题 + 提升题 + 挑战题),确保备课成果可直接用于课堂。

教研课规范:全学科严格执行 “三周一轮” 教研课制度,提前确定主题,要求授课教师提交“学思课堂”设计方案,听课教师填写 “学生思维观察记录表”,课后教研组形成改进建议。

跨学科协同:探究开展跨学科“学思课堂”研讨会,如 “语文 + 道德与法治” 整合研学、“数学 + 科学” 联动探究,促进学科思维融合。

(三)强化教师专业发展

青蓝工程全覆盖分层培育骨干:针对青年教师开展 “学思课堂” 技能培训(如设问设计、小组合作组织);针对骨干教师,安排承担区级“学思课堂”展示课,带动学科整体提升。

六年级培优联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成立六年级培优小组,集体备课设计“学思”拓展内容(如数学思维挑战题、语文阅读拓展篇),每周开展 1 次培优课,每月进行 1 次学情分析,确保教学质量。

(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基础习惯养成:全学科聚焦核心习惯(语文书写阅读、数学审题规范、英语听说积累、体育锻炼习惯等),通过 “每日 15 分钟专项训练”(如语文书写、数学计算、英语听力)强化落实。

学科特色活动:语文开展 “阅全科” 主题阅读 + 书写考级;数学组织 “计算小能手” 竞赛 + 思维角展示;英语举办 “口语大赛”+ 绘本通关;科学开展 “小发明展”;音体美举办 “校园艺术节”“运动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激励引导:各学科建立“学思素养评价表”,从 “参与度”“思维力”“成果性”三维度评价学生,激发学习动力。

四、月度工作安排

9 月:启动与培训

全学科:召开教研室工作会,传达区 “学思课堂” 精神;各学科制定学期计划,确定集体备课时间及主备人;启动 “青蓝工程” 师徒结对,签订协议。

特色工作:语文搭建图书角、启动书写练习;数学商讨计算习惯培养方案;英语强化听说表达训练;音体美、科学制定“学思”实践活动计划。

10 月:“学思课堂” 深化

全学科:开展 “预学启思” 专题教研,“三周一轮” 教研课聚焦 “预习任务设计”;集体备课重点研讨单元 “学思” 活动设计;各学科启动学生习惯养成专项训练(如语文每日阅读、体育每日锻炼)。

特色工作:数学建立 “错题资源库”;英语开展 “学思课堂” 设问设计研讨;科学组织 “自然观察” 研学活动。

11 月:专项提升与测评

全学科:以“研学深思” 为主题开展教研课,各学科组织期中质量检测,重点分析 “学思课堂” 对成绩的影响;青蓝工程进行首次师徒成果展示。

特色工作:语文举办书写考级、阅读展示课;数学开展 “计算小能手” 竞赛;英语启动口语大赛报名;体育组织秋季运动会。

12 月:成果展示与复习

全学科:各学科推出 “学思课堂” 精品课展示;集体备课聚焦期末复习中的 “评学反思” 环节设计(如错题精讲、知识梳理);六年级培优班进行阶段性测评。

特色工作:语文评选 “书香班级 / 家庭”;数学展示 “思维角” 优秀作品;英语举办口语大赛决赛;音体美开展 “艺术节” 成果展。

2026 1-2 月:总结与规划

全学科:组织期末检测及质量分析,重点总结 “学思课堂” 实施成效;各学科完成工作总结、资料归档;评选 “学思课堂” 优秀教师、学生。

特色工作:全学科设计融合 “延学拓思” 的寒假实践作业(如语文和英语阅读打卡、数学生活应用、科学小实验等);规划下学期 “学思课堂” 深化方向。

本计划立足全学科协同,以 “学思课堂” 改革为主线,兼顾共性机制与学科特色,确保教学教研工作有序高效推进,确保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