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74985039X5/2025-0127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 组配分类 | 数字图文解读 |
成文日期 | 2025-07-17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文字解读丨《济宁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一件事”实施方案》——打造企业办事“极简办、集成办、一网办”的营商环境
一、政策背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的通知〉》(国办函〔2025〕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第一批重点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和部署要求,济宁市聚焦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中的“材料多、多头跑、时限长”痛点,以流程重塑和数据赋能打造极简审批新模式,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政策框架
(一)改革逻辑:从“以部门为中心”到“以项目为中心”
传统审批模式以单个事项、单个部门为单元,企业需往返于行政审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办理业务。本次改革以“项目代码”为唯一身份标识,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结果互认,将企业投资(含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核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4个高频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次办成”。
(二)实施路径:“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线上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济宁政务服务网、“爱山东”APP,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嵌入智能导服、智能问答、进度可视、结果共享四大功能模块;线下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一件事”综合服务窗口,统一标识、统一流程、统一标准,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闭环。
(三)制度保障:跨部门协同的“1+3”机制
“1”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抓总,负责总体设计、系统整合、窗口管理;“3”即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大数据三部门分工负责,其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核发,生态环境局聚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局协同配合系统互联互通,确保改革任务按节点推进。
三、政策亮点
(一)从“串联审批”到“并行推进”
通过流程再造,将核准(备案)与节能审查、用地预审、环评由“串联”改为“并联”,同步受理、同步审查、同步反馈。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以内,时限压缩率大幅提升。
(二)从“多窗跑”到“一窗办”
线下窗口实行“全科无差别受理”,企业仅需到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窗口人员通过系统推送至各审批部门,实现“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四、操作指南
(一)事项办理“五步走”
(二)线下窗口“三个一”
一个窗口: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专窗;
一套材料:申报提交《“一件事”申请表》及个性化补充材料;
一次办成:窗口人员提供全程帮办代办,审批结果统一出件。
(三)智能导服“三场景”
场景一:政策咨询——企业输入项目关键词,智能问答系统自动匹配适用政策条款及办事指南;
场景二:进度查询——企业可在法人账号中实时查看各部门审批进度,提升办事效率;
场景三:问题诊断——对需退回办件,审核人员通过“一窗”系统将退回原因、修改要求等信息推送至企业账号。
五、结语
此项改革是济宁市落实2025年“高效办成一件事”攻坚行动的关键举措。通过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实现“同步受理、并联审批”,为企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注入强劲动能。
企业可通过济宁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或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专窗”提交申请,感受“一次办好”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