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移风易俗

村规民约“规”出移风易俗好景象 “约”出了乡风文明新风尚

发布日期:2025-04-21 11:26 信息来源:二十里铺街道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济宁市任城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重要作用,组织各村开设村民议事会,统一管理村内婚丧嫁娶事宜,在村规民约的引导下,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广泛征求民意,确保村规民约接地气。在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各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充分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关切,让村规民约真正反映村民的意愿。在江庙村,村民们积极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村民共同参与、民主讨论,制定出“白事花圈一个茶一杯,一碗份饭烟酒没;红事婚嫁不攀比,随礼不超标,酒席不超380元”的红白事标准,经村民会议表决通过。“以前村里办喜事,互相攀比,一场婚礼下来花费巨大。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大家都自觉简化流程,既节省了开支,又不丢面子。”村民们纷纷表示,村规民约就像一把“标尺”,规范着大家的行为。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村规民约知晓度。辖区各村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举办文艺演出等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在崔庄村,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纪雷创作了《新风尚》,将村规民约内容编排成节目,以山东落子的形式在各村演出,深受村民欢迎。同时,各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村规民约宣讲活动,号召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反对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积极推进婚丧习俗改革,共同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些宣传活动,村民们对村规民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移风易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监督机制,保障村规民约执行力。为了确保村规民约落到实处,各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他们负责监督村民们执行村规民约的情况。同时,各村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表彰那些遵守村规民约、践行移风易俗的先进家庭和个人。

村规民约不仅改变了乡村的风气,也提升了村民们的精神风貌。一方面,通过移风易俗,减少村民的不必要支出,提高生活质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吸引人才、资金等资源流入乡村,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