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任城区 > 济宁市第七中学 > 教育教学 > 教研信息

济宁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度教学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4-06-27 18:08 信息来源:任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本年度,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科学安排,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本学期紧张而繁忙的教务工作即将结束,为了能够使下一步的工作在质量、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特就本学期以来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本学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科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认真做笔记。领悟新课改精神、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状况搜集有关教学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使广大教师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为更好地提升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课程标准的分解与转化学习,同时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推进我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教务处根据上级要求认真组织我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培训活动;为落实“双减”政策、高品质支撑“停课不停学”并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组织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及山东省教师教育网推出的教师研修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始终抓实抓好。本学期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了“开齐、上足、教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学期加强了查课力度,也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重点做好了如下工作:

1.抓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取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抓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继续加强听课,采用线上巡课制度,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3.抓作业批改。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突出作业研究在备课环节中的地位。作业难度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不得超出学生认知和能力水平,切实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全面建立“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基础作业应紧扣教学进度和学习内容,把握好重点和难点,重在巩固知识;弹性作业应注重探究性、实践性,重在灵活运用。

4.抓教后反思。本学期要求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后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使自我的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教后反思的重要性。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我校要求教师课后要及时进行反思,并对反思进行具体要求,以书面、小组等形式进行教学反思,到达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教研组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科教研活动主题,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活动要做到了形式多样,全员参与。教研组抓好“每周一课”活动,做到以说课、听课、评课、讨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业务学习(学习课程标准、信息技术2.0等)为主,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了广大教师学习业务、探究教学、相互交流,提高能力的主阵地。

为扎实推进教研组建设和发展,教务处定期进行教研组长例会,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努力打造一支业务扎实、管理得力的教研组长队伍。在本学期先进教研组评选工作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中教研室各位老师和综合教研室李老师齐聚云端,视导引领精益求精,“望闻问切”精准把脉,我校体育组全体成员也以此为契机,同“屏”共振,携手共进开启了一场“云”集线上,献计献策,奋战云端、精彩如常”的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云端教学求实效,线上视导助提升,促进线上线下教研的衔接,探索线上体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切实解决线上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全面提升我校线上体育教学的质量,采用视频会议听课➕评课实现智慧教研。怀教育之初心,尽师者之匠心,行前路,践匠行,继续推动“双减”落地,科学增质提效,保障身心健康。

四、重视教科研工作,扎实科研,实现以研促教

教科研方面,本学期一项市级课题《初中阶段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策略的研究》、一项区级课题《“家校共育”提高学生全学科阅读能力的研究》顺利结题。两项市级课题、两项区级课题进入中期研究阶段,省级课题《基于STEAM理念的提高初中学生创新素养的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深入研讨,两项区级课题同时顺利开题。

我校教科研工作将继续围绕省、市、区教科院,区教体局和教研中心重点工作,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以科研为先导,素质教育为核心,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

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工作中,力图做到: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个结合。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五、毕结业年级工作稳步推进

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无不从毕业班展现出来。自上学期以来,学校提高对毕业班科任的要求,同时又给予支持鼓励。毕业班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集中精力抓好毕结业班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一个毕结业班同学在我校能顺当地完成学业,同时连续提升我校办学效益和声誉,我们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

1、加强毕业班工作的领导。我校各行政人员主动深化班级、深入课堂、了解真实状况,定期、不定期地讨论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协调各班各学科的平衡,使各项工作开展得更细、更实、更好。

2、仔细学习和讨论中考指导性文件,加强毕业班教学和应考的分析讨论。本学期我们充分发挥了各学科备课组职能,在讲授新课的同时,组织各学科备课组开展了学科考点讨论工作。目前已较好地把握中考复习方向,为下一步科学合理地支配好复习做好了预备。

3、加强备课组建设。强化集体备课,以强带弱,互为资源、相互关心,加强教法、教材的处理和考试动态的讨论。各备课组活动以提高课堂效率为重点,重视同学基本学问的把握和基本力量的形成,准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加强学科之间的平衡和学科分析,为每一位同学寻求进展的空间。毕结业班各学科老师加强了对同学的学科平衡讨论,各科老师之间互通信息,仔细作好学情的分析,查找每一个同学进展的空间,关心每一个同学确立好奋斗目标。

六、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本学期每天下午三节课后开展两课时的社团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啦啦操、田径、开心农场、口风琴、国画、校园歌手、硬笔书法、心灵绿洲、音乐欣赏、编程、无人机、机器人等,涉及文化类、艺体类和科技类,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目前累计有40多人次或得了国家级省级科创奖荣誉,得到了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学校课后服务的两节课,一课时为学科内知识方法消化归纳,一课时为学科外综合素质拓展提升。一方面,学校统筹设计各年级课后服务课程表,安排不同学科教师深入班级跟进辅导学生,为学困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在学校里完成作业,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学校开放了图书室、体育馆、科技馆、人工智能中心、创客空间、朗读亭、社团活动室等场所,跨年级组织学生自选艺体、科技、人文等23类不同校本课程,组建了辩论队、话剧社、数学帮、英语角、广播站、电视台、合唱团、话剧团、书法社、体育梦之队等社团,深入开展素质拓展提升活动。

课后服务不仅满足了家长的托管需要,而且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充裕和丰富的学习机会,为其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课后服务,形成了自己的专属课程表。课后服务的扩容压缩了校外培训的空间,减轻了家长为学生选择校外培训的负担,实现了学生辅导的提质增效,高效“双减”严密校内教育责任链,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七、信息化助力教学发展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和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活动,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育信息化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科创竞赛、研究性课题探究、项目式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常规教学过程中,信息中心工作以创客空间为突破点,开展信息化社团课程。利用现有的科技馆、机器人实验室、创客实验室等多个高端项目式创客空间,将课程、活动、比赛串联,极大满足了学生的深度发展。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信息学奥赛、全国科普实验大赛、山东省创客大赛、山东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等各级各类比赛,多名学生获奖。

我校在市区两级科协的指导下,我校学生在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算法编程设计专项赛中获得二等奖。以建智慧校园、科普校园为契机,在智慧环境、智慧学习、智慧管理、可持续发展与保障上下功夫,同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助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

八、学校及教师荣誉

本学期我校获得济宁市教育系统群众满意先进学校,成功申报山东省创新素质培育实验学校。我校教师王之箬、高秀、贾丽茹、侯建宇、王海威执教区级公开课,我校13位老师参加区级优质课评选,刘皖秋、高亚喜、苟兰兰、王之箬、黄海文、贾红霞、周灿、武庆云等8人获一等奖,程芳、赵琦、王海威、吴莎莎、张玉霞等5人获二等奖,其中高亚喜老师代表任城区语文学科参评市级优质课评选,获得市级二等奖。

九、存在问题及构想

教务处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句空口号,它需要以扎实而创新的日常工作为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也感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如教师的业务提高问题、怎样促使“问题班级”的转化、怎样才能更好实现分层次递进教学,全面提高学生潜力、怎样使备课落到实处等。

下学期我们的设想是把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再扎实一些,创造性更多一些,创新求实,稳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组织老师加强业务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仔细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不断提高老师的教学力量。

第二,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大教学过程管理的监督力度,鼓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扎扎实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第三,关注薄弱老师、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同学,力争实现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升。

第四,深化细致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特殊是加强课题讨论,要求老师准时进行教学总结,撰写教学反思和论文。

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应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全面落实学校工作意见,以生为本,以实践有效教学为主题,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大常规教学管理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