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强化教学管理为抓手,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研究意识,提升教科研工作水平,努力开创我校教学工作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扭住一个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要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教和学的水平。
1、七、八年级落实好当堂达标、单元过关和各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各学科每两周进行一次成绩测评,年级每月进行一次综合测试,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并定期进行教学调度。监测结果将作为教育决策和指导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认真抓实、抓好。
2、抓实毕业班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年下学期八年级面临教育局抽考及地理生物结业考试,九年级面临中考,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期,各学科、各年级要根据学校整体安排,制定方案,稳步推进,落实好毕业学科的阶段考试制度,各教研组安排好阶段考试的命题工作,教导处积极配合,做好每次考试的安排,年级组织好阅卷及成绩分析,开展好校区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教学中好的做法加以推广,发现存在的问题剖析根源加以改正,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探讨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坚持“课堂抓主流,课外抓辅导”的做法,加大培优补差力度,因人而异,讲求实效,确保抽考及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二)突出两个重点——课堂效益和校本研修
1、落实教学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效益。
全面落实教学课程计划,努力构建符合创新教育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学习效率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与落实,教学中做到面向中下层,在重视学生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起点恰当,容量适度,落脚点准,不仅要让学生学懂学会,还要强调学生当堂巩固,注重迁移、运用;所有教师都要从研究学法入手,切切实实改革教法,认认真真指导学法,更要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切实抓好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努力发掘他们自身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要求、时间安排和习题训练等方面切实做到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做到以新思想、新理念来统领教学。把教学“五认真”真正落实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1)认真备课,备课要在吃透课标、考纲、教材的前提下,强调备好学生、备好教法,备好例题和练习;(2)认真上课,要努力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杜绝废课,不讲废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认真选编、批改、评讲作业,作业要精选精编,认真批改,讲评到位,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任课教师和学生要建立错题档案,抓实学生的错题订正,提高目标达成度; (4)认真辅导,切实加强个别辅导,透过辅导实现培优拔尖,同时要强化总分意识,科学合理配置各学科课时和辅导时间,防止在学习时间安排上的偏科现象; (5)认真组织考试,要不断研究考试的模式与方法,从编制试卷、批改分析到整合讲评,都要以效果为落脚点。
2、强化学科组织建设,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走一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道路,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求生存、求发展。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教研科研有机融合,透过课堂教学实践构成一些典型性、普遍性、现实性的问题加以探索和研究,各教研组、备课组用心制订好各组的课题计划和活动计划,做到有准备、有主题、有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深层次上开展教学研究、教改试验,实现教师人人有研究的课题。
(三)搭建三个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坚持以人为本,研训结合,以研促训,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专业引领、带动平台——骨干教师讲学(经验讲座或课堂教学展示)和“走出去”“请进来”的专家讲学。本学期,要大力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开展课堂研讨、专题讲座、教师座谈等校本培训活动。
2、教学展示平台——教师教学岗位技术练兵比赛。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学校继续实施青蓝工程,用课堂作舞台,让青年教师献技艺,广泛开展赛课活动,分轮次进行“示范课”“特色课”“汇报课”“展示课”等课堂教学评比展示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见世面、长知识、增才干,锻炼和提高自己。
3、借力教育信息化平台――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继续开展好智能黑板的应用培训,适时进行应用交流,提升应用水平和技巧;根据教育局安排,本学期将进行信息化2.0全员培训,学校规划及实施方案已经上报,开学后将全面展开,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完成线上28学时的学习与研讨,还要完成线下28学时的校本研讨,学校将依据研修方案,落实好各环节的指导、监督与考评,力争全员过关,使其教育教学技能再上一个台阶,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任务。
(四)强化四项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加强业务精细管理,确保教学规范有序。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六个有效”(有效备课、有效选题、有效训练、有效讲评、有效自学、有效补差);教学手段上抓好“五个关键点”(常考点、新考点、失分点、潜力点、支撑点)。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常规管理、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加大对教学常规管理和专项管理督查力度。
2、强化集体备课,整合教学资源。推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制度。开展备课组观摩和交流活动,抓实组内听课活动,对听课提出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要求。备课组每周集中备课一到二次,全体教师以团结协作精神为已任,努力做到 (1)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每周进度、定教学资料、定中心发言人。(2)五议。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手段、议课后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信息。 (3)六有。即有重点,有措施,有收获,有提高,有记录。各备课组将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研讨、考试信息研究、考试方法指导作为备课组活动的核心资料。 (4)作业的布置量适中,作业的目的要放在透过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上,反对贪多贪难、食而不消,作业务必对教学资料具有典型性、基础性和概括性。作业要分层,以减轻学生负担为根本原则。努力造就优等生,带动中等生,辅导“后进生”。
3、加强音、体、美、信息等学科活动的开展。非文化学科在上好课的基础上,开展好课外活动。体育老师配合级部组织做好课间操,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达标率和优秀率,要加强各类球队的管理与训练,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其它各学科组织好特长学生的辅导与训练,积极参加各类比赛,争取在有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卫生室协助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学生的视力保护,做好季节性传染病预防的有效宣传,还要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4、增强教学辅助功能,确保一线稳定有序。加强对各专用教室的使用和管理。各功能室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教学的正确观念,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其岗位职责,任何常规性的工作都要积极主动的去完成,不等、不闲、不靠,按管理要求做好各类账册的登记工作,做到室内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图书室要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正常提供借书和阅览。电教人员要主动利用假期期间的时间,对微机室、教室的电教设备进行维修与维护,发现故障的要及时向学校报修,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实验室,在开学第一周完成新购置仪器设备的上架,并根据理化生老师的学期实验安排,提前准备,确保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的正常进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