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九度融合” 全市普通专升本考试顺利结束
为期2天1.13万人参加的全市普通专升本考试结束。这次考试,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实现了“平安考试”、“公平考试”、“温馨考试”目标。
政治站位有高度。成立了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的考区考试委员会,市教育局与各考点签订考试安全责任书,各考点健全完善了考务、保密、宣传、后勤、保卫、监控、监察、医疗防控等组织机构,实行了考点包保责任制,建立局县级领导、局科级干部、市招考院骨干人员同包考点的“三层巡查网”,成立了考试问责小组。各级各考点增强政治敏感性,保持清醒头脑,展现责任与担当,确保了组织有保障。
守土担责有硬度。坚持“考试一盘棋”思想,健全完善考试突发事件会商、监测、预警、处置机制,一体整合资源、一体运用力量、一体协同作战,打造考试命运共同体。考试期间,招考委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办公、应急值守。各考点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市派6个巡查工作组、1个督查问责组,全程驻守考点,履职担当尽责,让巡查工作“有硬度”、“长牙齿”。
保密意识有尺度。深化安全保密意识,从“三实”上下功夫。一是落实制度约束。严格执行试卷安全保密规章制度,确保违规行为零发生。二是压实人员管理。选派政治坚定、品德过硬、作风扎实、党员为主的同志监考,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开展全覆盖安全保密培训和警示教育,切实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三是夯实监督机制。严格技防、物防、人防,加强涉密场所、试卷流转交接过程的管控,实现一岗多控、人技联防、多重屏障。
风险排查有深度。专升本考试是一项高利害性考试,组织难度大、问题隐患多。把隐患等同事故。研究制订了《2023年专升本考试隐患排查及应对措施》,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等方面,对可能影响考试安全的各种风险隐患,深挖根源、深入分析,科学制订并采取应对措施,列出53条负面清单进行预警防范,积极传导压力,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前状态。
技术保障有力度。市保密室安装了电子监控、报警、防盗、消防等设备,实现全过程实时监控、全程录像。考点试卷保管室、试卷收发室、各考场和试卷流转安全通道实现监控全覆盖。每个考点配备智能安检门、每考场配备人脸识别仪、金属探测仪、手机屏蔽仪、信号阻断系统等。建立了电子监考考场,开展了考场异常行为智能分析系统试点,建立了高标准、智能化的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系统,为考试提供了技术保障。
考务管理有精度。坚持“零基备考”,树立归零心态,实施三个“严格规范”。一是严格规范入场检查。严格落实“2+1+1+N”次安检制度,做到了严格标准、严格流程、严格要求。所有安检人员“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保障”,真查、真检,细查、细检。二是严格规范监考工作。严格落实“一前一后、一站一立、一心一意”等“一二·一”监考工作法。强化了流动监考和电子监考的作用,形成“场内+场外”“固定+流动”交互配合的监考态势。三是严格规范细节管理。严格试卷分发、回收、司铃等细节管理,建立了“多重审核把关,多人次反复核对”工作机制。
考生服务有温度。牢固树立“考生至上、优质服务”办考理念,办有温度的考试,把考生的“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暖心事”“顺心事”。考试期间,我市出现降温降雨天气,考点在封闭区入口和考生物品放置处搭建防雨棚,防止考生冒雨安检。济宁八中考点积极协助申请合理便利的残疾考生优先进入考点考场。招考委成员单位在治安、出行、食宿等方面提供秩序维护、噪音治理、应急救急等保障,维护了广大考生的考试权益。
诚信教育有广度。下发了《关于加强2023年专升本考生诚信教育的通知》、《致全市培训机构的一封信》等,强化诚信宣传,净化考试环境,打击考试作弊违法犯罪,引导考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压实班主任、辅导员责任,对本校2445名考生进行了诚信考试教育,全体考生无一人违纪作弊。
应急处置有速度。坚持“快”字当头,“稳”字为要,及时、快速、稳妥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济宁七中考点考生条形码损坏,监考员及时处置;济宁十五中、济宁七中有考生要求更换答题卡,按规定程序快速进行了处理。因处置得当、考生满意,确保了考试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