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7381606177/2023-0464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组配分类 部门
成文日期 2023-12-05 失效日期
有效性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情况

发布日期:2023-12-05 信息来源: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作为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责任落实的重要抓手,以建议和提案为导向,查问题、找差距、定目标、促落实,推进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36件、市政协提案25件,主要涉及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规上产品加工企业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培育、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等方面,局承办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已全部按期办理完毕并答复,局业务科室及分管领导多次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满意率达到100%。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落实。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局长亲自安排部署,建立了“局主要领导全面统筹、分管领导分工负责、责任科室具体落实、督促指导科协调”工作机制,在组织领导上,做到“三个第一时间”,即第一时间接受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任务、第一时间研究分析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内容、第一时间交办落实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责任。同时,根据市人大代工委、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督查室对做好2023年度办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了《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3年度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责任科室、办理内容、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和相关落实要求,严格“定责、定人、定标准、定时限”,确保办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强化沟通调研重协商。一是坚持办理前沟通。在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前,明确了与代表、委员及时交流的具体工作要求,各承办科室按照要求,积极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沟通,采取电话沟通、当面沟通等多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征求代表意见,了解代表和委员的真实想法,找准办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办理措施。二是坚持办理中交流。在建议和提案办理过程中,各承办科室针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问题,及时将落实措施与代表、委员进行交流反馈,明确代表重点关注的问题点,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办理措施,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三是坚持办理完跟进。办理工作结束后,各承办科室及时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告知办理情况,对已解决落实的,征求代表、委员的满意度;对纳入规划或正在解决的建议、提案,主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出解释说明,确保建议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得到每位代表和委员的肯定。

三、强化督导调度重实效。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满意率为结果导向,建立健全督导机制,建立办理台账,对办理工作全程跟踪调度,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定期梳理调度办理情况,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点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实行重点督办,做到重点研究、集中调度、专项督办。及时通过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向社会公开答复内容,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满意。例如,002号人大建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的建议》,市农业农村局多次与代表进行充分沟通,征求代表对答复内容的意见,目前办理工作已经完成,代表对答复内容表示“很满意”。市农业农村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执行202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兑现工作,扶持资金已拨付到位,扶持政策助推济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提质增量、规下企业升规纳统。二是持续创新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制定实施了《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担保工作暂行办法》,为农业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融资贷款支持。三是持续支持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金乡大蒜1个1000亿级,兖州粮油、梁山鲁西黄牛、任城现代流通体系3个100亿级,泗水甘薯、邹城食用菌、微山渔湖产品、鱼台稻米、嘉祥大豆种业5个50亿级,曲阜玉米胚芽油、汶上芦花鸡2个10亿级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下一步,持续落实《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引导农业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例如,008号人大建议《关于以尼山为试点示范,打造文化引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济宁模式”的建议》,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指挥部组织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对人大建议进行了充分研究。结合工作实际,与丛艳芝代表进行了专门沟通,向人大代表具体反馈了全市实施乡村振兴百区千村创建、加强政策集成、推荐尼山镇圣水湖示范区纳入第二批省级示范区等一系列工作。丛艳芝代表对建议答复表示“非常满意”。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曲阜),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3个(邹城、泗水、兖州),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5个(邹城大束镇、泗水龙湾湖片区、金乡鱼山街道、曲阜尼山镇、兖州新兖镇)。其中,曲阜市尼山圣水湖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聚力打造文化“两创”样板区、文旅融合集聚区、共同富裕先行区,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济宁模式”。尼山镇圣水湖示范区地处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核心区,是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主阵地。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指挥部将加强对曲阜市尼山镇圣水湖示范区的支持力度,指导示范区进一步争取各部门的财政资金项目,扩宽投融资渠道,全力探索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例如,关于044号人大建议《关于加强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投入,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市农业农村局多次与代表进行充分沟通,征求代表对答复内容的意见,目前办理工作已经完成,代表对答复内容表示“很满意”,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民群众投保意识明显增强,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中央省级财政重点支持政策,主要保障小麦、玉米、水稻等粮油作物,今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市投保面积975万亩次、比去年增加180余万亩,投保率为92%、与去年提升11个百分点。二是针对济宁相关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种植,市级财政列支专项资金将地方特色种植品种纳入了济宁市特色种植业巨灾保险。三是吸纳专业人指导政策性保险推广,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专家库。下一步,将持续督促县市区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户抵抗自然风险能力。例如,高玉梅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资金和技术的有效结合,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人大建议,市农业农村局与代表充分沟通,并吸纳建议到政策制定及相关工作中。一是全市夏粮秋粮再获丰收,2023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任务53.8万亩、居全省第3位,截至11月,全市整体建设进度90%,年底前全面竣工。二是加快重点农业项目建设,总投资32亿22个按揭农业项目提前3个月竣工投产,7月份以来第二轮156名金融挂职干部派驻乡镇,累计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919家次,新增授信额度54亿元。整建制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截至11月份,认定评选2023年度市县两级示范社(场)630家。四是加快和美乡村建设,争取全国全省宜居和美村庄55个、居全省第1,建立47个省级和美乡村项目创建月调度机制,截至11月已基本建成。五是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百区千村”示范片区建设,承办了全国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观摩会、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会等会议,获评“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四、下步打算。将继续与市人大代表工作委员会、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督查室及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保持充分沟通,继续做好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持续把合理化的建议吸纳到农业农村政策制定和工作中去,通过调研、视察、电话交流等多种渠道,保持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充分沟通与交流,形成良性互动的交流机制,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工作水平,确保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