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邹城:小秸秆 大产业 资源综合利用秸秆变废为宝

发布日期: 2023-12-18 信息来源: 市农机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邹城市衍燕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位于邹城市太平镇韩石村,2013年注册成立,合作社成员50户,现有动力机械84台、各类收获机械78台、播种机械74台、植保机械13台、秸秆打捆机械32台套、其他配套农具246台(套),固定资产达735.1万元。目前流转土地1148亩,全程托管面积3万亩,服务农户达6000户,作业服务面积70000亩。

一、依托政策引导,破题秸秆收储

针对早年秸秆处理主要以焚烧、还田为主造成的焚烧隐患、环境污染及土壤板结、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市农机中心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立足我市实际,全力向上沟通对接,研究扶持措施,争取上级政策落地,通过奖补购置秸秆打捆机,奖补秸秆捡拾打捆作业,合作社热情水涨船高,衍燕农机合作社紧靠政策扶持,积极探索建立了收集、运输、销售分工明确的作业体系,开创了多方共赢的大好局面。

二、不断扩大规模,推出“套餐”服务

前期探索阶段合作社推出免费秸秆捡拾、机收费用减免、土壤深翻等服务,2022年衍燕农机合作社把这些服务打包成一个“秸秆回收套餐”联合推出。合作社的收费标准是60元/亩,包括小麦机收和秸秆回收两项服务,种植户有3种优惠可供选择,一是麦收服务减免18元/亩+夏玉米机播减免;二是麦收服务减免18元/亩+夏玉米一次病虫害植保服务;三是麦收服务减免18元/亩+土壤深翻服务。“套餐服务的推出,受到农户的热烈欢迎,同时带活了运输行业,拓宽了农机服务领域,增加了农机从业人员的收入,成为了农机作业服务的新亮点。

三、探索综合利用,秸秆变废为宝

大力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邹城秸秆”品牌。衍燕合作社把秸秆按照高中低三个档次进行销售,精品秸秆通过揉丝机打碎成3—4厘米长销售给养殖企业,每吨盈利70元左右,中等秸秆既可以作为基料销售给食用菌企业,还可以销售给造纸企业,每吨盈利40元左右,品质最差秸秆堆料销售给发电厂,做到物尽其用

四、形成产业格局,催生秸秆经济

经过近年来的政策引导及合作社的示范引领,吸引了一大批合作社和企业从事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心店镇育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免费为种地大户收获玉米,并把玉米秸秆进行黄贮,黄贮饲料用于养牛;将牛粪、食用菌菌渣、秸秆制作有机肥;剩余秸秆销售给食用菌企业和生物质发电厂。通过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促进了农机经营主体与畜牧业、食用菌产业、能源产业等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位于张庄镇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下属二级单位及环保产业平台,主要从事利用动物粪便、秸秆发酵生产生物天然气,目前该公司一期建设已完成,年消耗秸秆3650吨,年产生物天然气73.6万立方米,二期扩展项目,将建设11条生产线,届时可实现年消耗秸秆超过4万吨,实现了由“小秸秆”到“大产业”的飞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