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的通知
济文旅办发〔2022〕1号
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济宁高新区党政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文化旅游处),济宁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文化和旅游局,济宁经济开发区发展软环境保障局社会事业中心,市直各院团:
按照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公共发〔2017〕11号)、山东省“一村一年一场戏”工作要求和济宁市委、市政府对“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以文化振兴促乡村振兴,2022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组织全市文艺院团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宗旨,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要求,以丰富活跃农村基层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基本目的,以提高群众满意度,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最终目标,充分调动全市各类文艺院团,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二、工作安排
(一)演出场次
2022年“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以全市11个专业院团为龙头,带动民营院团、庄户剧团等各类文艺院团,全年送戏下乡演出原则上不少于1.5万场。
1.市直3个院团全年演出不少于500场,演出场次覆盖到各县市区。
2.各县市区根据各自实际,按照每村每年3-5场戏的要求,统筹所辖专业院团、民营院团、庄户剧团等演出力量,切实安排好各自的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确保与去年戏曲进乡村完成情况基本持平。
(二)演出质量
2022年为文化惠民演出质量提升年。各县市区、各市直院团要把演出质量作为惠民演出的生命线,要重场次数量更重演出质量,宁要演出质量,不要过多数量,采取多种方式给予演出不同档次的补贴标准。年底市对县考核时,演出质量将作为考核的重要方面。真正把牢演出质量关口,要实行演出质量与补贴标准挂钩,区分不同水准。
(三)演出时间
1.演出从本通知印发当日启动,力争于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全年惠民演出任务场次。
2.合理安排演出时间,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观赏意愿,合理调配农忙、农闲、白天、夜间、节假日期间的演出,使农业生产和听戏看戏两结合、两不误。大力提倡和鼓励夜间演出,在农忙和暑期开展的文化惠民演出应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
(四)演出地点
各县市区和市直院团要严格按照市局统筹制定的演出计划表开展惠民演出,不得随意更换演出地点。如确需调整,应由被调整的演出地点所在县区文化和旅游局提前7天向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出调整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调整,应提前3天告知被调整演出行政村或社区,并且将调整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
(五)演出方式
演出地点可选在村(社区)百姓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处,没有百姓大舞台的村居,可用舞台车演出。
1.连片演出。为发挥惠民演出最大效能,合理配 置演出资源,在行政村较为密集的片区可以采取“连片演出”的方式。县市区文化部门要支持好乡镇文化站,加大对镇村协调力度,将演出地点选在村落比较集中、交通便利、便于舞台车进出或舞台搭建的中心村落,一个台口、不同剧目、连演数场,周边村落居民可就近集中观看演出,并由周边居民所在行政村出具演出证明。
2.小分队演出。对较为偏远、分散、大型舞台车不易进出的小型村落要克服客观困难,可采取小分队、轻骑兵演出形式,消除演出盲点,满足群众的观演需求。
三、工作要求
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及市直有关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将“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作为2022年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确保我市在全省的乡村振兴综合考核中不失分。
1.强化责任。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县市区由局长、市直院团由院(团)长直接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惠民演出相关事宜的工作机制,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五争三奔第一”的目标。
2.注重实效。各县市区要加强对演出院团的组织、管理和督查,各演出单位要切实以演出为中心环节认真开展演出,在演出剧(节)目遴选、人员组合、观演互动、现场氛围上进行精心设计,符合观众欣赏喜好,既要有艺术的熏陶,更要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确保单场演出时间不少于90分钟。对市直院团到当地演出,各县市区应给予积极配合、支持,协助市直院团顺利开展好惠民演出活动。在演出时,各县市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发动组织观众,每场演出都要确保一定数量的观众,演出时间、地点、内容安排都要以观众为中心,每一场演出都尽可能辐射更多群众,确保基层群众受益面。
3.加强督查。“戏曲进乡村”已纳入市对各县市区的乡村振兴综合考核内容。市文化和旅游局将适时组织督导组,采取不定期现场抽查巡查、电话落实演出地基层政府、抽查演出材料等方式加强督导、检查,实行每月调度和通报,确保此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4.保障经费。按照“政府买单,百姓听戏”的要求实行分级负责制,市直专业院团演出场次补贴由市财政承担;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场次补贴标准,并结合经济发展情况逐年提高,同级财政做好保障。市局将对演出院团场次补贴经费到位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5.做好宣传。实行演出活动预告制度。各县市区、市直各院团可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提前3-5天预告演出地点、演出院团和节目信息,扩大群众参与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同时,要运用电视台、报刊、互联网,将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的经验做法积极进行宣传推广。
四、材料报送
1.各县市区将演出现场照片(每场不少于2张)按时间顺序插入word文档,注明演出地点和演出时间,演出情况月报表(附件3)的电子表格和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加盖单位公章的扫描件,送戏下乡演出证明表(附件4)扫描件,于每月22日前将上述材料报送至市局文化艺术科邮箱。
2.各市直院团将演出现场照片(每场不少于2张)、演出情况月报表(附件3)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加盖单位公章,送戏下乡演出证明表(附件4)填写完整并盖章后,每月汇总交给市局艺术科,作为市财政经费拨付重要依据存档备查。
联系电话:2348543 邮 箱:whjysks@163.com
附件:1.2022年市直院团“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惠民演出计划安排表
2.全市行政村(社区)数量表
3.2022年“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惠民演出月报表
4.“千场大戏进农村”演出证明表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