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农业机械管理局登记管理信息公开情况(2019年)
一、济宁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法人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济宁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住所:山东省济宁市红星中路1号
宗旨和业务范围:依法管理农业机械,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机械执法监督管理;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农机系统教育培 训及信息服务;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农机质量管理。
法定代表人:孟庆光
经费来源:财政全额拨款
开办资金:1068.9万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70800004527379Y
二、济宁市农业机械管理局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章程根据《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第二条本单位名称为济宁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第三条本单位住所是山东省济宁市红星中路1号。
第四条本单位是经济宁市政府办公室(济政办发[1997]33号)批准设立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举办单位:济宁市人民政府。
第五条本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申请登记或者备案。
第二章宗旨和业务范围
第六条依法管理农业机械,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机械执法监督管理;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农机系统教育培训及信息服务;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农机质量管理。
第七条从业誓词:本事业单位法人在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内从事活动,不违背宗旨,不超越业务范围,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履行权利义务,承担民事责任,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监督。
责任监督:投入国有资产的举办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实现宗旨和业务范围的监督管理。
部门、行业和社会监督:本单位面向社会开展业务活动,接受政府职能部门和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八条本单位决策机构是党委会。
决策机构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
(三)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四)审定年度收支预算及决算;
(五)决定拟任法定代表人人选;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九条本单位拟任法定代表人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后,取得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资格。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本单位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行使下列权利:
(一)主持单位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局党委会的决议。
(二)组织实施单位年度业务活动计划。
(三)拟定内部管理制度。
第四章资产管理和使用
第十条本单位具体经费来源为财政全额拨款收入。
第十一条本单位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时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认真做好本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相关科室和个人。
本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第十二条优化资产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发挥本单位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
第十三条资产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用于本单位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
第十四条本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前进行财务审计。
第五章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处理
第十五条本单位《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依法被吊销或因宗旨业务已经消失、事业性质改变等原因,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立、合并、撤销的,报请举办单位审查同意后,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六条本单位在申请注销登记前,在举办单位和其他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形成清算报告。
清算期间,单位不得开展有关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十七条本单位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举办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章章程修改
第十八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修改章程:
(一)章程规定事项与修改后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符的;
(二)章程规定的内容发生变化的;
(三)决策机构决定修改章程的;
(四)其他原因需要修改章程的。
第十九条章程的修改,经举办单位审查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涉及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三、济宁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法人年度检查信息
2019年,市农机发展促进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乡村振兴和满足农民群众对机械化生产需要为目标,以推动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落实落地为主线,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平衡,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取得了农机化发展的新成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9年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成绩
预计今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30万千瓦,增长2.9%;农用拖拉机达到10.8万台,增长1.2%;联合收获机达到3.7万台,增长3%;拖拉机配套农具22.3万部,增长1.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8%,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拖拉机配套农具及各类农业机械增长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一)认真落实强机惠农政策。今年我市向上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6亿元,加上年度结转资金,总额达到1.1706亿元。截至12月25日,全市已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66亿元,补贴资金使用率达99.61%,位居全省前列,补贴各种机械11719台(套),直接惠及农户7715户。其中完成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1233.03万元,报废更新农业机械283台,惠及农户222户;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扎实推进,已落实补贴资金532.9万元,补贴新产品无人植保飞机243台、大蒜播种机61台。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试点深入实施,今年省厅下达给我市128万亩的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其中深松补助面积49.93万亩。市县两级建立了农机深松作业信息化平台,安装深松监测终端533台,全市深松作业全部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监测。目前,深松整地作业超额完成129.1153亩,其中享受补贴的面积是49.93万亩。
(二)扎实推进“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定位小麦、玉米、水稻、大蒜、花生、马铃薯六大作物,聚焦耕整地、播种(机插秧)、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环节,积极组织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今年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下达2019年农机化转型升级推进工程项目任务的通知》,利用涉农整合资金全面支持县级“两全两高”示范创建,同时做好市级初评工作,严格审核把关,有针对性开展指导创建。各县市区积极整合项目、资金等资源,全力支持和参与示范县创建工作。今年新增申报创建国家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5个;省级“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5个。其中任城区、泗水县、邹城市、微山县、梁山县5个申报县市区均被评为“第四批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我市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总数已达到10个;嘉祥县、兖州区、汶上县、曲阜市、鱼台县5个申报县市区均被评为首批全省“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
(三)全力做好农机化生产工作。春耕期间,全市完成机耕面积110万亩,完成机播面积38万亩,完成机械浇灌地460万亩。共检修农机具5.8万台,投入春季生产的农机具6万台。“三夏”期间,协助举办山东省“三夏”开机仪式,积极调度农业机械抢收抢种,检修、保养、调试小麦联合收获机等各类三夏农机具7.626万多台,机收小麦526.8万亩,机收率达到了99.54%,组织玉米播种机开展小麦随割玉米随种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三秋”期间,成立生产指导组,组织协调三秋农机生产工作,共上阵各类农机具5万多台套,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1.4万台。玉米收获376.9万亩,其中机收371.22万亩,机收率达到98.5%;秸秆机械还田面积342万亩,秸秆青贮面积32.95万亩,秸秆利用率达到99.5%。完成耕地面积403万亩,其中深松面积113.385万亩。小麦播种459.4万亩,其中机播455万亩,机播率达到99%。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3600份,“三夏”、“三秋”农机跨区作业收入达到1.7亿元。
(四)积极抓好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和科技创新工作。认真做好大蒜、辣椒生产机械化试验,总结形成了大蒜机械种植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规范,初步总结辣椒机械化种植的技术要点;全面做好大蒜生产机械化化推广及技术服务工作,承办和组织召开了全省大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田间日暨培训班;召开全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观摩会,演示推广水稻机插秧等全程机械化技术;全力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需求调查工作;精心实施夏玉米精量直播晚收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示范推广夏玉米机械化生产的高效模式,成功举办全市玉米籽粒直收现场教学观摩会,示范推广玉米精量直播(施肥)技术、高效植保技术、玉米联合收获籽粒直收技术、粮食烘干技术等农机化新技术。支持和指导兖州区建设山东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应用研究与验证”项目,促进科技创新与信息化有效融合;积极帮助山东玛丽亚机械有限公司与中国一拖成功签订合作协议,初步探讨并争取中国一拖在济宁设立国家农机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济宁分中心,促进了我市大蒜生产机械转型升级,实现了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五)切实加强农机质量监管。积极开展全市农机质监系统改革调查,全面掌握了农机维修管理、质量投诉和职业技能鉴定业务职能和人员转隶情况;举办3.15农机质量投诉咨询日宣传活动,发放省农机质量投诉法律法规及投诉购机指南等材料2900多份,接受咨询69起;着力抓好农机销售企业的售后三包服务、农机维修网点的维修质量、农机合作社的维护保养等业务的监督检查,实现全市零投诉;组织人员参加2019年第二、三期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班;指导泗水县举办植保无人飞机操作技能提升培训班及植保无人飞机操作技能大赛,选派4名优秀飞手参加全省植保无人飞机操作技能大赛,努力提升植保无人机操作人员技能;获得全省农机维修管理和职业技能开发工作考核先进单位,兖州区、嘉祥县、汶上县3个县市区也受到表彰,全市农机质量技术系统有6人被省站评为先进个人。“三夏”“三秋”期间,成立农机质量监管领导小组22个,组建抢修技术服务队132个,出动修理工7278人(次),维修服务车辆560台(次),为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做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及农机化项目管理。按照“五有”“五化”标准抓好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大力扶持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6个,年内新增合作社46家,13家评为市级合作社示范社,全市合作社总数达到688家,嘉祥县仲山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高洪玉当选为“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合作社带头人200人次,培训机手修理工2.441万人,举办了农机技术管理服务人员培训。配合做好2018年济宁市现代农机化转型升级推进工程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获得优秀评价等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智慧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农机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农机平台与农业行业平台及上级业务系统对接,推动农业装备智能化改造和农机物联网应用,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
(七)大力推进农机系统脱贫攻坚工作。全力支持第一书记村帮包脱贫工作,走访慰问联建村及“第一书记村”贫困户83户,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折合2万余元。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农机强农惠农政策,优先向帮扶贫困村、贫苦户进行倾斜。加强对贫困机手的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农机扶贫政策进村入户宣传活动,共培训贫困农户42人次,向贫困户发放教育培训宣传明白纸1000余份。继续鼓励支持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帮助资助困难群众,吸收贫困户60余户加入合作社。“三夏”、“三秋”期间,重点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中推广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免费为936户贫困户开展作业服务,免费作业3167亩,折合金额18万4千余元。开展农机系统扶贫工作监督检查,对9个县市区进行脱贫攻坚问题排查和整改落实工作督导。成功举办全市农机系统扶贫干部培训班,邀请市扶贫领域专家解读脱贫攻坚工作形势任务及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机系统干部精准扶贫业务水平。
一年来,市农机中心按照省厅和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抓重点,攻难点,育亮点,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创先争优,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农机化发展质量不高,作物、产业、地区间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水稻、大宗经济作物及山区农机化发展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薄弱,稻区耕地平整度差、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农机装备产业创新能力薄弱以及农机入保难等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农机化装备、科技、政策、项目、人才、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我市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还比较明显。
二、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0年,市农机中心将以加快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争创全程机械化示范市。2019年5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累计已达到10个;拟在2020年申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二是大力推进“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创建。督促各创建单位完善创建措施,加快创建进度,逐项对标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同时加强创建单位的审核验收,落实资金扶持措施,计划到2020年,我市再成功创建3个以上“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
三是认真落实农机惠农政策。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机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信息公开、政策实施监管和绩效考核,规范业务流程、监督检查和违规行为查处,确保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和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试点工作任务规范、高效、廉洁实施。2020年力争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亿元以上,补贴各类农业机械6000台套以上。
四是加强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建设。坚持扶优、扶大、扶强原则,继续落实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强化新型农机手培训,提升农机社会化管理及服务水平;搞好跨区作业服务及农业生产作业进度统计和机具调度,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计划新增农机合作社20家。
五是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着力探索水稻、辣椒、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2020年计划举办全市水稻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现场演示观摩会,示范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关键机械和技术,提升我市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拟开展辣椒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和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试验示范辣椒、大蒜生产机械化技术及机械。
六是继续深入推进农机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继续抓好智慧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平台功能,推进平台业务管理系统在生产管理和经营服务领域广泛使用。积极有序开展作业监测、远程监控、导航定位等智能管理终端与智慧农机平台对接,推进智慧农机平台与上级农机部门业务管理系统互联互通。
四、济宁市农业机械管理局编制实名制情况
机构名称:济宁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实有编制数:56人
实有编制人员名单:孟庆光、宋继清、李杰、张宏秋、颜峰、林长运、韩安顺、寻莎莎、杨超、冯消、朱晓鸥、孟祥水、梁芝稳、秦静、王元之、刘金发、仲虎子、王绍耿、乔佃春、刘燕、侯秀华、刘晓、孟波、窦同秀、王秀敏、高加元、马士涛、魏国柱、陈楠、马亚军、郭永印、王建军、郑宏、张新臣、于宏然、潘潇、唐晶、赵书建、彭本坤、于宏涛、程西涛、卞艳涛、武永杨、胡敬丽、张廷宇、孙华、王海婷、岳海昌、李毓、申春芳、孙国华。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没有超出业务范围开展活动;2、不存在业务职能未履行的情况;3、没有违约和社会投诉现象,没有违法行为被立案审查,没有涉及法律诉讼;4、没有抽逃、转移开办资金的行为;5、没有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出租、出借印章行为;6、没有擅自加挂牌子的情况;7、通过济宁农机化信息网及时公开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