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治理 | 鱼台县:数字赋能生态治理,创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5-04-23 17:16 信息来源:济宁市大数据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鱼台县坚持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搭建农业面源污染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农牧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创新“肥瘦搭配”稳定运营模式,形成“源头减量、过程治理、末端处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模式。

科技赋能源头减量

生态种养激活绿色动能

严格制定秸秆离田技术规范,持续推广秸秆打捆离田,积极探索拓展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途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推行稻(藕)虾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田两种、一水两用、药肥双降、效益同增”,种养区配套建设“三池两坝”尾水净化工程,实现尾水零排放。实施农业生产全流程托管服务,通过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技术,提高施肥针对性和有效性,每亩可减少化肥使用量15~20%。利用自走式喷雾机、无人机集中开展农药喷洒作业,每亩可降低农药使用量20%。

空天地网立体监测

靶向锁定污染源头

构建“22个监测点位+视频巡测+网格化核查”天地协同监测网络,鱼台县以老万福河流域和西支河下游片区为试点区域,在各子流域出入口及养殖集中区等重要点位设置22个水质监测点,利用视频监控和现场调查等方式,查明污染规律,全面了解掌握农业污染源分布情况。融合水质数据、空间定位、污染溯源三大功能,精准绘制污染热力图,为科学治污提供数据底板。

数字平台软硬兼施

闭环管控提质增效

打造“1平台+6微站+N终端”智能监管体系,对县域农业农村各类污染源和镇域河流断面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对排灌站进行开闭监管,即时反馈结果,生成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建议,实现农业面源污染一平台监管;同时,建设水质自动监测微站6处,安装排灌站闸位监控设施(闸位仪)、流量仪、监控设备等硬件设施,“软硬兼施”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监管的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