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解读丨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11部门关于印发济宁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2024年3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第3场)。解读《济宁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点击播放视频
发布人:
靳 鹤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新海 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主任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
董金义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副科长
主持人:
马 文 市政府新闻办
《济宁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修复规划》)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市发改、财政、生态环境等10部门联合印发,是《济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专项规划,是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的重要依据,为一定时期内全市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总纲和空间指引。
一、《修复规划》编制背景和过程
2020年9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2020年11月,省自然资源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按照国家和省工作部署,我市于2021年12月启动了《修复规划》编制工作,2022年1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领导小组,印发《修复规划》编制及执行工作方案,聘请高水平技术团队,系统开展非煤矿山修复、采煤塌陷地治理、湿地保护修复、国土绿化、土地综合整治等5项专题研究,2023年3月通过省级专家评审。2023年7月《修复规划》完成市发改委等10部门意见征询,形成成果公示稿。2023年10月25日至11月23日,成果公示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3年11月,规划成果通过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张进德教授等专家评审。2023年12月,《修复规划》经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同意并印发实施。
二、《修复规划》的范围和期限
《修复规划》范围包括济宁市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1.12万平方千米。规划期限2021-2035年,基期年2020年,近期至2025年,中远期至2035年。
三、《修复规划》的主要内容
《修复规划》分面临形势、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修复格局、重点工程、效益分析和保障措施等6个章节,主要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规划指标体系。《修复规划》充分对接上位规划,基于济宁实际,明确了生态修复总体目标和近期至2025年、中远期至2035年的阶段目标,建立了“生态质量类、修复治理类”规划指标体系,细分了森林覆盖率、水土保持率等11项预期性指标和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等3项约束性指标。
二是确定生态修复格局。《修复规划》构建了“两带、四区、六廊、多点”的生态修复总体格局,“两带”即大运河和泗河生态带,“四区”即南四湖湿地核心保护区、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区、东部低山丘陵生态屏障区和中部城镇生态功能区,“六廊”即洸府河、洙赵新河、白马河、万福河、东鱼河及洙水河河流生态廊道,“多点”即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和其他生态斑块。
三是部署重点治理工程。《修复规划》依托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将市域范围划分东部低山丘陵水源涵养与生态屏障修复区、南四湖自然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维护区、西部沉积平原生态廊道与土地综合整治区、北部冲积平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区、中部城市圈人居环境提升区等五个生态保护修复区,修复区内细分了七个生态修复重点区域,明确了各重点区域主要目标及修复策略,分类部署了湿地生态保育修复、农业生态提升和综合整治、城镇空间生态提质、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等六大重点工程。
《修复规划》还系统梳理了全市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资源禀赋,全面总结了以往矿山修复、国土绿化、湿地保护等工作成效,分析研判了生态修复发展机遇和挑战,切实制定了实施保障措施,对一定时期内全市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总纲和空间指引。
以上是《济宁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有关内容。同时,我们还将探索搭建“市级层面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合力协作”工作平台,聚焦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单元核心指标和系列重点修复工程,构建“生态修复规划+专项实施方案”一体化保护修复工作体系,合力推进市域范围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进程,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生态修复齐鲁示范样板。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1、大众网记者:规划重在实施,请问下步如何更好推进《修复规划》贯彻落实?
张新海 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主任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科长:
《修复规划》作为《济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专项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定效力,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为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重点做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保护优先、生态优先,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修复规划》是统筹和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的重要举措,是市县两级科学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城乡水务等部门要强化“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系统性认识,迅速行动抓好落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共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治理。二是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各项任务实施。《修复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2035年分阶段目标,落实了省级规划确定的各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建成了规划数据库。要全面把控《修复规划》成果内容和目标任务,将近期至2025年设定任务指标作为当前修复治理工作重中之重,涉及各自职责业务领域的“生态质量类、修复治理类”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预期性指标必须达标。同时,要统筹推进《修复规划》明确中远期需实施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统筹、完善制度,切实形成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合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需要多部门、多单位协调联动,要稳步构建科学完善的生态修复规划、标准、政策、监管和评估体系。一方面,基于《修复规划》系列成果,围绕“规划范围可查、实施区域可看、管理流程可溯、实施效果可评的生态修复全业务链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依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数据库,加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管系统建设,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数智”管理。另一方面,依托《修复规划》组织实施,探索搭建“市级层面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合力协作”工作平台,聚焦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单元核心指标和系列重点修复工程,构建“生态修复规划+专项实施方案”一体化保护修复工作体系,合力推进市域范围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生态修复齐鲁示范样板。
2、济宁日报记者:前面提到“规划目标”,请问《修复规划》近远期的规划目标是什么?
董金义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副科长:
《修复规划》充分对接上位规划,基于济宁实际,明确了生态修复总体目标和近期至2025年、中远期至2035年的阶段目标。
一是总体目标。围绕“2035年率先基本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国家创新型制造业强市、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和滨湖生态水城”的战略目标,通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筑牢黄河流域济宁段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全域全要素统筹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推动济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可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修复齐鲁示范样板。
二是阶段目标。到2025年,全市重要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得到全面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结构更加合理、功能趋于完备。到2035年,全市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状况持续向好,重要生态功能区、农业生产区、城乡发展区的生态状况明显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提升,生态修复产业良性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济宁基本建成。
3、济宁新闻网记者:请问《修复规划》是如何确定济宁市生态修复格局的?
董金义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副科长:
《修复规划》以山东省“两屏、三带、三原、一海”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为基础,充分衔接《济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两带、四区、六廊”的市域生态安全格局,顺应济宁市“一山一湖两原”的自然地理格局,按照“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格局”的分析路径,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以保障生态安全、增强生态功能、畅通生态廊道为目标,构建济宁市“两带、四区、六廊、多点”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
两带:即大运河和泗河生态带。
四区:即南四湖国际重要湿地核心保护区、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区、东部低山丘陵生态屏障区及中部城镇生态功能区。
六廊:即洸府河、洙赵新河、白马河、新万福河、东鱼河及洙水河六条河流生态廊道。
多点:以自然保护地为核心,涵盖水库、城市公园、历史遗留矿山和采煤塌陷地等其他生态节点。
解读链接:济宁市召开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济宁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文件链接:关于印发《济宁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简要说明: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政策吹风会的形式解读《济宁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通过详细介绍文件内容、回答记者问的方式,详细解读了“两带、四区、六廊、多点”的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和5个生态保护修复区修复目标及重点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建全域全要素统筹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