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004312466C/2024-0234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组配分类 新闻媒体解读
成文日期 2024-08-23 失效日期
有效性

新闻发布会解读|“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打造工作情况

发布日期:2024-08-23 信息来源: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8月23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打造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单成全 市政府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

贺 锋 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副主任、

    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

    (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韩 瑾 市学生资助事务中心主任

曹宏伟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谷相国 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主持人

马 文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对外传播科科长


1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坚持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加强整体设计,深化模式创新,实施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济宁市创新推出的个人充电桩报装“一件事”、公租房管理服务全链条网上办等改革举措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等中央主流媒体报道,“推行‘民事无忧’模式”有关做法获评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最佳案例,营商环境便利度、经营主体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统筹提升行政效能,在去年推行“民事无忧”模式的基础上,今年济宁市进一步提档升级,创新打造“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加快形成全周期、全覆盖、高质量服务体系。近期,市政府正式印发《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打造实施方案》,做出一系列安排部署。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围绕群众、企业、政府3个主体,紧盯直接影响办事便利度、生活感受度的“关键小事”、“贴心实事”,推出一批创新性、突破性、实效性改革举措,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全周期、全覆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2024年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围绕群众、企业、政府3个主体,明确18类集群场景,推出46项年度重点改革举措,切实服务好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解决好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谋划好机关运转的“流程事务”,以“小切口”带动行政效能“大提升”。

一是围绕个人生命全周期,持续深化“民事无忧”模式。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康养6类集群场景,推出“新生儿一件事”、“学生资助一件事”、打造公共充电服务“一张网”等16项创新举措,持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可及性和智慧化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舒适化、服务便利化需求。

二是围绕企业经营全链条,创新构建“企事有解”体系。聚焦商事服务、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科创支持、惠企政策、合规监管6类集群场景,推出拓展“一企一照一码”应用场景、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数字化报建、优化金融服务便利度等18项创新举措,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规范涉企监管执法,推动涉企服务由基础型、普惠型向精准化、个性化、增值化转变,更好解决企业困难和诉求。

三是围绕机关运转全流程,加力推进“政事高效”改革。聚焦高效落实、高效办文、高效办会、值班服务、政务公开、数字机关6类集群场景,推出实行办文流程“可视化”、公文制发“模板化”、公文办理“智能化”,健全“紧急信息直报”扁平化机制等12项创新举措,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行“机关内部一件事”,更好支撑政府部门充分履职、发挥作用。

三、着力强化支撑保障

为加快“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体系构建,夯实深化改革的工作基础,形成久久为功的长效机制,《实施方案》专门提出健全6项重点推进机制、优化4个主要支撑平台。

在机制建设方面,聚焦重点工作和堵点问题,进一步健全政企常态沟通、诉求闭环解决、数据需求对接、重大政策评估、“揭榜挂帅”、工程式推进6项机制,完善立体式、网格化政企常态沟通体系,强化民生和企业诉求全链条闭环解决,着力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协同共享、高效利用。

在平台建设方面,聚焦融合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提出优化“企业家会客厅”、优化五级线下服务体系、优化“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增值服务中心4项任务,推动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充分释放智能服务新活力,打造便利服务新范式。

下一步,我们将以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系统性思维、整体式覆盖、全流程再造、数字化引领,守正创新、攻坚克难,着力抓好“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体系构建和品牌打造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最大限度便民利企增效。在此,也诚挚欢迎媒体朋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心支持济宁“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提升行政效能各项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齐鲁晚报记者

请问济宁市在推动涉企诉求高效闭环解决方面采取了什么举措?


贺锋

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济宁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企业诉求办理工作。2018年,济宁市即依托12345热线平台,开通“7712345”企业诉求专线;2020年7月,济宁市新建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成立“接诉即办”工作专班;2023年5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机制全面提升助企服务质效的通知》,对企业诉求办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目前,济宁市正在加快建立“主动发现、分类处置、限时办理、数据分析、举一反三、督导评价”涉企诉求全闭环解决机制。

一是主动发现。加强12345热线、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政企沟通交流等诉求反映渠道资源整合,通过主动感知企业需求、打通各类问题收集渠道,实现涉企问题“一个口子”受理、流转、督办、反馈。济宁市设立了10个企业诉求“接诉即办”专席,专门负责受理企业诉求,可为企业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

二是分类处置。对一般咨询性问题,由市企业诉求“接诉即办”专席依据知识库直接答复解决,或三方连线涉企政策专员即时解决;对无争议的企业诉求,按照职能职责、管辖权限或行业管理要求,即时转派至承办单位;对因情况复杂、职责交叉存有争议的问题,联合编办、纪委监委等部门及时召开攻坚协调会议,落实责任主体,确保企业诉求有人管、管得好。

三是限时办理。济宁市企业诉求实行“2110”快速处办机制,即在接到企业诉求后,承办单位要在2小时响应,1个工作日反馈初步办理意见,10个工作日服务确认或解决问题。同时,我们每天监测办理时限,对即将超期的问题及时向承办单位提醒,要求承办单位按期回复,避免出现超期未办情况。今年上半年,济宁市企业诉求按时办理率100%。

四是数据分析。定期对企业诉求集中领域、热点问题和办理情况进行分析和通报,并将县市区、市直部门有关问题推送给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部门主要领导,为部门履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今年上半年,共分析形成工作专报35期。

五是举一反三。聚焦企业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强与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充分运用机制化方法和数字化手段,深挖问题根源,强化建章立制,将解决普遍问题的经验做法固化为改革成果,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的转变。

六是督导评价。我们建立了分级督查督办机制,层层递进,互为补充,形成监督合力。对办理质量不高、企业不满意的合理诉求,首先由市“接诉即办”平台退回承办单位重新办理;退回重办后仍未解决或企业对办理结果仍不满意的,由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进行现场会商、跟踪督办;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和企业屡诉未果、严重影响营商环境等重大问题,联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进行重点督办。今年上半年,市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退回承办单位重新办理1775件,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现场督办46次,跟踪督办企业诉求397件,联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重点督办42件。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事要解决”标准,持续完善涉企诉求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一是强化平台支撑,确保“接诉即办”平台“7×24小时”渠道畅通;二是强化督办力度,推动各级承办单位及时解决企业难题,对于确实不符合政策的不合理诉求,也要书面向企业作出说明;三是强化典型示范,在问题解决案例中择优选出示范案例,提炼形成共性问题解决方案,督促各级各部门在同类问题解决中找到最优路径、实现整体提升。



大众网记者

为便利群众办理学生资助申请,提升学生资助服务水平,市教育局在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学生资助工作、聚力做好学生资助“一件事”方面做出了哪些探索?


韩瑾

市学生资助事务中心主任

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济宁市教育局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建立了“奖、助、贷、免、补、减”等多种政策相结合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目前,全省各地现行学生资助申请模式均为线下申请,家长或学生需手填并提交《教育资助申请认定表》,这种以纸质版材料为必要申请材料的申请模式相对费时费力,不够便捷,存在个别家长因觉得麻烦而放弃申请的问题。如何提升学生资助数字化水平,实现学生资助申请网上办、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成为高效办好学生资助“一件事”的工作重点。

对此,市教育局在科技赋能学生资助标准化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为基础,设计开发了学生资助在线申请平台,计划2024年9月推广使用。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济宁市学生和家长即可通过手机进入“济宁教育发布”或“济宁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点击教育服务“资助申请”按钮,进入平台填报个人信息并申请学生资助。在线申请平台同时提供查询服务,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端了解资助政策,查看认定结果。

学生资助在线申请平台的运用,将同时推动实现特殊困难学生领取资助“免申即享”。平台集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对接市大数据中心,整合民政、残联等多领域数据,共享经济困难家庭信息,可自动筛选出特殊困难学生。特殊困难学生无需填写申请、无需提交证明材料即可享受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学生资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

学生资助在线申请平台的运用,将促进学生资助工作“更便捷、更高效、更精准”。在资助申请层面,学生和家长资助申请全程零材料、零跑腿;在资助审批层面,大幅减轻了学校和教师收集、整理、审核纸质材料的压力;在精准资助层面,平台联动大数据中心及相关部门信息,家庭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显著提高。

目前,该平台是山东省首个在学生资助申请方面做出数字化探索的案例。我们深知,做好学生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着力做好在线申请平台的推广使用,并不断优化完善,也希望广大市民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提供宝贵意见建议,共同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在智慧高效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




济宁晚报记者

请问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今年以来围绕服务企业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曹宏伟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我们始终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工作理念,连续6年以市委名义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改革举措近千项,百余项“济宁做法”纳入省级改革试点,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整体水平居全省第一方阵。今年以来,我们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一体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持续提升涉企服务质效。

一是“准入畅行”利企快入快营。在全国率先建成“电子营业执照+移动入网”城市,高质量完成企业开办审查要点线上智能应用、经营主体登记智能化应用2项国家级试点任务,全市企业开办实现“1环节、0成本、常态化0.5天办结”,全程电子化率达到90%以上,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持续深化“证照分离”,针对全市177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综合运用“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优化服务”等方式,依法压减审批环节50%、申报材料70%、审批时限70%,有关做法入选山东省地方改革案例,获中央改革办肯定。

二是“集成创新”优化工程审批。全力减事项、减材料、减用时、减成本,先后推出地名门牌楼号与规划许可证合并办理、优化施工许可前置条件、统一竣工验收阶段审批标准化等改革举措,经验做法获住建部发文推广,审批事项从112项压缩至48项,主流程材料仅需41件,用时不超过80天,项目从立项到施工无需缴纳任何费用。打通26个部门业务系统,建成市县乡一体化审批平台,实施全流程数字化报建,在全省率先实施“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办证、建成即使用”集成审批模式,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减负”“提速”,助力新加坡金鹰集团莱赛尔纤维、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小松全球智能制造等一大批标杆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三是“宜企同行”常态惠企纾困。深入开展“宜企同行”联系服务经营主体行动,与30万余家企业建立“网络化”“一对一”帮包体系,市、县、镇三级领导干部上门访企、主动解难,以常态化制度性安排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服务于企。1-7月,全市开展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走访企业28万余户,市、县、镇三级开展政企座谈160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用地保障指标8600余亩,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余名,协助办理能评、许可等审批手续5800余件,经营主体获得感持续提升,有关做法多次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关注报道。




东方圣城网记者

新能源汽车现在越来越普及。请问,聚焦“民事无忧”,对个人充电桩报装跑腿多、资料多、安装难,公共充电桩找桩难、充电慢、等得烦等问题如何解决的?


谷相国

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近年来,济宁市深入贯彻国家、省工作部署,精准把脉广大新能源汽车车主需求,一手抓个人充电桩报装,一手抓公共充电桩布局,形成了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在个人充电桩报装方面,联合行政审批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大数据局等部门创新实施充电桩报装“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企联办、内部流转、数据共享、全程网办”的服务新模式。

一是搭建“绿色通道”。供电公司主动上门对接物业企业,结合消防、供电等情况集中签订协议,纳入“绿色通道”,“绿色通道”小区居民在报装充电桩时,无需再到物业盖章确认。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签约“绿色通道”小区987个,惠及39万用户。

二是创新一键申报。开发“充电桩一件事”应用,车主仅需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身份证、不动产证等均由后台数据共享。

三是推行高效快办。居民申请后,当天即可接到服务预约电话,最快当天即可完成装表接电。应用上线以来,全市安装个人充电桩4.5万个、同比增长106%,带动新能源汽车销售翻番增长。

在公共充电桩建设方面,市能源局会同济宁城投创新打造公共充电服务“一张网”,推进全市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及跨平台、多渠道支付结算。

一是监督管理一体化。建设“济宁市智慧充电管理服务平台”,统一数据标准,打通数据链路,逐步接入市域内各类新能源充电运营商,实现对充电站点的实时监管;配置充电设施数据采集、运行监控、故障预警、热力分析等功能,更好支撑电网负荷动态调整和城市级充电运营。

二是充电服务一体化。开发“济宁易充”在线应用,所有接入智慧充电管理服务平台的充电桩均“一码启用”,市民可实时查询全市充电桩具体位置、使用情况、用电峰谷及电价,迅速找到距离近、车辆少、价格低廉的充电场站,使用一个账户管理充电订单、结算充电费用,手机“装满”各类充电APP、多个账户分散充值的现象成为历史。截至目前,“济宁易充”已接入公共充电桩7986个。

三是设施布局一体化。制定全市统一的智慧充电桩规划建设标准,新建小区停车位全部配建或预留充电设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充电设施“社企共建”和“统建统营”。选址打造集“光储充检”、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充电服务示范站,实现充电休闲“一站享用”。今年以来共新建公共充电桩5081个、其中直流快充3085个,建成充电服务综合示范站16个,实现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充电站全覆盖,加快形成“10分钟”充电服务圈。


媒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YlbL5aa2EaYaaig43AE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