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历史
夏时,境内设任国,也称“仍国”。古时,任、仍通用,境内为“有仍氏”地。因此, 任国是以姓氏而得国名的,这是境内最早的建置。
商时,境内除任国外,还有奄、厥、卞明、有缗等封国。其中,奄曾为商王南庚的都城。盘庚迁都于殷后,奄为商属国。
西周时,境内有任、邿、厥、邾、极、茅、鲁国。其中,鲁乃为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公旦于奄的封国。东周时, 境内的任国,春秋时属鲁,战国时属宋又属齐。鲁国于公元前249年为楚所灭。此时,境内的封国还有茅、极、邹、方与、胡陵等。
秦时,废任国,置任城县、亢父县,属薛郡。境内还设有鲁郡。
西汉时,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境内置任城郡,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改为济东国。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改为东平国。
东汉时,境内仍置东平国。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析东平国置任城国。此外,还有鲁国。三国时,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 ,任城国改为任城郡。境内还置有山阳郡、鲁郡。
西晋时,境内置南平阳侯国。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年) ,又复为任城国。此外,境内还置有高平国、鲁国。
东晋时,境内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所据,曾置有任城郡、鲁郡、高平郡。
南北朝时,境内仍置高平郡。宋永初元年(420年),任城并入亢父县,属高平郡。
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复置任城郡。
隋时,境内先后置有高平郡、鲁郡。
唐时,境内设鲁郡,后又改为济州、又为济阳郡、泰宁军。
宋时,境内仍置济阳郡、济州。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境内的兖州升袭庆府。
金时,天德二年(1150年),原以巨野为治所的济州迁往境内的任城。
元时,至元八年(1271年),境内的济州升济宁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境内设济宁路,置总管府,领3州7县(州又领9县)。
明时,洪武元年(1368年) ,改济宁路为府,仍治任城,领3州12县。洪武十八年(1385年),又改府为州,只领3县。同时,升兖州为府,驻滋阳,领27州县。
清时,雍正二年(1724年) ,济宁州升为直隶州,领3县。雍正八年(1730年)改为散州,不领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又升为直隶州,仍领3县。境内的兖州府,辖10县;它和济宁直隶州同属于驻济宁的“兖沂曹济道”。
中华民国时, 1912年改济宁直隶州为济宁县。1913年1月,境内设岱南道。1914年6月,改为济宁道,辖25县。1933年,境内改设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11县。 1935年7月,又改为济宁实验区长官公署,辖14县。是年冬,再改为山东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辖10县。1938年3月,日军侵占济宁,在境内设伪鲁西道,辖32县。 1940年7月,又改为伪兖济道,辖12县。这期间,国民党山东“流亡政府”在境内设第二行政督察区,辖7县,直至1942年。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则于1941年在境内设山东省第一行政主任公署。1944年,更名为鲁南第一行政专员公署。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在境内设鲁西办事处(即第三办事处) ,辖16县。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解放济宁县城,遂更名为济宁市,3月升格为专区级市, 直属冀鲁豫区。同年9月,济宁市被国民党军队短期占领,并设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兼保安司令部,辖7县。1947年3月,又更名为第二行政督察区公署,仍辖7县。1948年7月,济宁市再获解放,改属鲁中南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50年5月,济宁市降为县级市,改属滕县专区。1953年,滕县专署和湖西专署合并为济宁专员公署,并进驻济宁市。1954年10月,济宁市曾改为省辖市,由济宁专署督导。但不久,又改为县级市,仍为专署驻地。1967年,济宁专区改称为济宁地区。 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济宁地区,济宁市升格为省辖地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