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004312490W/2023-0276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组配分类 | 政府文件解读 |
成文日期 | 2023-07-25 | 废止日期 | |
有效性 |
新闻发布 | 《济宁市稳定和扩大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专题新闻发布会
7月2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惠民生 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6场)。解读《济宁市稳定和扩大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任宪民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
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王著华 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刘 艳 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毕业生服务部部长
主持人
黄广灿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对外传播科科长/四级调研员
(现场观看宣传片)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的基础支撑。近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济宁市稳定和扩大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简称“一稳三促行动”方案),推出一揽子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巩固当前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势头,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下面,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
今年以来济宁市就业工作总体情况
上半年,坚持稳岗位、提技能、助创业、优服务并举,顶格落实稳就业政策举措,持续优化企业用工保障,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截至6月底,全市新就业登记11.73万人、同比增加22.07%,登记失业3594人、低于省定5万人的控制数,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目标的52.4%。
(一)支持企业稳岗扩岗
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政策,推出“儒岗贷”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累计减免企业社保费1.78亿元,发放“儒岗贷”3.95亿元。组建助企攀登服务专班,开展保障企业用工专项行动,派出14名班子成员、县级干部,“一对一”包保县市区,现场解决企业用工缺口,累计保障企业用工1.32万人。
(二)紧抓重点群体就业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启航扬帆计划、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等,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新开发就业见习岗位6566个,毕业生“12333”式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行动等,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总量达到188.2万人、同比增加12.9%。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累计上岗7.33万人。
(三)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创业担保贷款“一站式”服务,创新设立70处“创贷之家”服务驿站,推动贷款业务就近办,累计发放贷款14.65亿元,扶持创业5349人、企业242家。建设25个创业导师工作室,面向全国招募30名优秀创业导师,获批全省唯一一家创业导师管理工作试点。
(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实施创业培训赋能行动,编制发布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目录,深入开展企业职工“点菜单”式培训,大力开展制造业、建筑业、托育行业等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累计培训3.09万人次,全国职业技能“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培训工作推进会在济宁市召开。
(五)优化就业服务体系
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成立全省首家人力资源发展集团,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人力资源服务网络。打造集校园招聘、直播带岗、人才夜市、零工市场于一体的“职等你来”求职招聘品牌,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60余场,参与企业1.66万家次,达成就业意向8.69万人次。打造16个市级劳务品牌,“梁山好‘焊’”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劳务品牌。
“一稳三促行动”方案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决策部署,全国“两会”强调要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就业工作开局平稳,但也面临一些压力与挑战,比如,就业增量与存量交织叠加,稳就业压力加大;“招工难”与“求职难”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济宁市推出“一稳三促行动”举措,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省稳就业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适应形势稳定就业大局的现实需要。
“一稳三促行动”方案从8个方面提出22条工作举措,这里重点介绍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重点产业就业支撑。充分挖掘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乡村产业内需潜力,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就业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循环。二是全力助企纾困稳岗扩岗。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企业吸纳就业税费优惠、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等政策,强化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三是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增收。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就业困难退役军人帮扶、促进残疾人就业等系列专项行动,兜底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四是推进城乡就业扩量提质。着力稳定政策性岗位、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支持“乡村好青年”“乡村振兴合伙人”返乡创业,提高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五是全面优化就业市场环境。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举办就业专题服务活动,保持就业市场热度。全域推进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开展就业市场违法活动和就业歧视行为专项清理,全面优化就业市场环境。
“一稳三促行动”方案的主要特点
方案在充分评估2022年稳就业政策实效的基础上,密切跟踪国家、省新政策、新措施,结合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新要求,回应市场主体和重点群体的新诉求、新期盼,能够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强保障。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注重政策延续
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兼顾,对实施效果明显、满足当前企业实际需求的政策继续实施,避免政策断档和急转弯。例如,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失业保险总费率由3%降至1%,工伤保险费率在2018年基准费率基础上下调20%;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今年再开发上岗5.23万个城乡公益岗,并将登记失业的16-24岁失业青年群体纳入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
(二)坚持问题导向
围绕企业和群众关注的稳岗、扩岗等难点问题,针对性拿出政策措施,不断提升政策实效。例如,在创业担保贷款方面,对符合条件、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1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贷款免除反担保,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可展期还款1年;就业见习扩容方面,重点提高管理、技术、科研类见习实习岗位比重,新募集见习岗位3000个以上,见习岗位规模达到1万个以上。
(三)突出济宁特色
从全市工作大局和济宁发展需要出发,紧扣重大发展战略,融入服务发展大局,推动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循环。例如,贯彻落实“制造强市”战略,推进“231+1”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打造高能级现代产业体系,创造更大规模的就业岗位;打响济宁“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特色服务品牌,培训养老护理员2800人次;实施婴幼儿托育“扩容提质”工程,培训托育机构从业人员3000人次,持续释放就业潜力。
实施“一稳三促行动”,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要安排,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下一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实施“一稳三促行动”为总抓手,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举措,着力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为稳定就业工作大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关系群众冷暖,关系民生底线。今年以来,始终牢固树立优先帮扶理念,根据零就业家庭、长期失业人员、残疾人等不同群体自身条件和服务需求,构建精准识别、精准分类、专业指导的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措施和解决方案,目前已帮助174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一、强化台账管理
全面推行智能化认证、电子化签章、不见面服务方式,集中推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失业登记全国统一服务平台等线上线下求助渠道,及时将登记失业人员中符合条件的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脱贫人口、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建立台账清单,实行销号管理。
二、强化政策支持
综合运用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生活费补贴等政策,帮扶就业困难人员企业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做好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等常规性保生活待遇发放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失业人员及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
三、强化服务保障
坚持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为困难人员制定“一对一”的帮扶方案。实施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开出“就业大篷车”、设立“就业驿站”、推行“直播带岗”,集中送指导、送服务、送保障,确保困难人员求职有门路、就业有渠道、增收有支撑。
四、强化兜底安置
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对于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城乡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兜底安置。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对招录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给予扶持。
下步,将进一步提高就业援助精准性、实效性,强化政策扶持、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生活保障联动,用心用情用力帮助更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增收、共享发展红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送进千家万户。
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启航扬帆计划”“春季促就业”“百日冲刺”等系列攻坚行动,聚焦未就业毕业生求职关切,集中力量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服务、做好困难托底帮扶、强化就业观念引导,确保未就业毕业生联系服务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一、强化全覆盖信息服务
依托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全部纳入实名制服务范围,动态掌握求职意向、服务需求。通过发布公开信、开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热线”等方式,集中宣传推介求助途径、招聘渠道、机构目录和政策服务4个清单,方便毕业生及时就近获取就业服务。
二、强化全方位拓岗服务
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用足用好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招聘未就业毕业生。拓展基层就业空间,做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岗位发布。加快公共岗位招聘,组织实施“三支一扶”招募,配合做好“城乡社区专项计划”岗位开发。落实社保补贴政策,维护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劳动保障权益,促进毕业生新业态灵活就业。
三、强化全链条政策服务
分类推出基层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培训见习等政策包,推动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兑现。推行政策找人、免申即享,通过数据智能比对,精准检索、主动识别政策服务对象,实施直补快办、无感智办,让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惠及更多未就业毕业生和吸纳毕业生就业创业。
四、强化全要素跟踪服务
加密招聘服务,为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不少于3次岗位推介。强化职业指导,推出线上公益指导课,开展职业素质测评,帮助毕业生了解本地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找准职业方向。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提高管理、技术、科研类见习岗位比重,帮助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加大创业支持,对有创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创业培训、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并在创业项目、场地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强化全过程兜底服务
聚焦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较长时间未就业等有特殊困难的未就业毕业生,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及时提供专业化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其尽快就业创业。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坚决查处黑职介、假招聘、滥用试用期、就业歧视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毕业生就业权益。
政策联系人:孙祥栋;联系电话:2967915
【政策】济政办发〔2023〕5号 关于印发济宁市稳定和扩大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