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7080074985039X5/2022-0434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 组配分类 | 重点工作执行落实 |
成文日期 | 2022-10-08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2022年第三季度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下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落实国家和省市重大部署为遵循,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主业,以服务保障重点项目为重点,强担当、抓改革、转作风,奋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
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国家和省市重大部署走在前
(一)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做出新贡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沿黄河省区要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的要求,拿出硬核措施,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制定《济宁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规定》,细化评审要点、质量和专家抽取办法,从源头上严把水土保持审查关口。开展再生水取水许可及超采区取水许可专项督查,对近三年办理情况回头看,从严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集约节约用水,从严办理取水许可审批。对标省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严禁水泥熟料、粉磨等“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为我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把牢入口关。
(二)争创优化营商环境先进数量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坚持营商环境建设优先战略,紧扣省对市考核要求,以“台账式管理+核心数据排名”为抓手,通过分类归口精准“建账”、细化梳理及时“对账”、动态跟踪月底“晒账”,我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251项重点任务已提前完成159项,18个一级指标中14个提前完成年度任务。亮点打造出实招、求实效,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国家试点、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一大批典型做法领先全国。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督查,明查暗访各级为民服务中心及站点56处,随机座谈企业283家,挖掘亮点做法63条,整改完毕共性问题32个。多措并举营造宣传氛围,前三季度召开主题新闻发布会34场,累计对外发布政策15万条,国务院职转办、省营转办等省级以上部门采用我市信息20篇,省级以上媒体采用55篇。因工作业绩突出,8月份我市6部门、9名同志荣获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同类城市第1名。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18个细分指标排名全省第一。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在全省率先完成行政许可清单编制,涵盖416项行政许可事项,向社会公开发布《济宁市行政许可清单(2022年版)》。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水平,积极争取到全省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试点,确定203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10个高频便民服务事项。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开发上线145项全程电子化事项、21项无人工干预“秒申秒办”简易许可事项,成功推动228个事项入驻省业务中台,三季度末接入事项数量、对接完成时效位居全省首位。提升政务服务集成化水平,改版上线深化“双全双百”一件事服务专区,74个一件事主题服务上线运行,28个一件事主题服务上线省一网通办总门户,做到“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办好”。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打造“济e办”品牌体系,建成集4185个政务服务场所、30.6万个服务事项、300余台“济e办”自助服务终端于一体的政务服务“一张图”,努力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府。8月26日,在2022全国政务服务博览会上,我局从全国近千个政务服务典型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政务服务优秀品牌单位”。根据省《关于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有关指标半年分析评估情况的通报》,深化“放管服”改革22个指标中,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服务满意度等18个指标全省第1,办件归集、好差评等4个指标位居全省前4位。
二、扛牢责任担当,服务保障重点项目走在前
(一)连续三个季度获评全市项目保障评议第一名。始终将保障项目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抓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坚实举措。采取“一企一策”举措,联合城投、不动产一天过户土地,对应办手续进行模拟公示和模拟审批,两天办结市区域医疗中心投资主体变更所有相关手续。利用周末加紧攻关,协调多部门开启绿色通道,全程帮办代办、个性化定制服务,一天之内为年内最大新能源电池项目第一批8个子项目完成项目备案。容缺土地手续,提前开展技术审查、模拟审批和专家评审,即时办结“年产500万平方米石墨烯增强水处理膜”高科技项目规划及施工手续,为项目节省约2个月的时间。用好“三个一”审批模式,“一个阶段、一套流程、一次审查”直接办结,提前半年完成我市七网工程—现代水网工程37个项目、45项审批任务,平均为每个项目节约1个多月的时间。截至三季度末,运河新城核心区一体化、济曲快速路等39个市重点基建项目,京杭运河航道“三改二”工程、湖东排水河治理工程等11项重点水利工程,以及5.5万吨/年BDO项目等88个重点产业项目的审批手续全部依规保障完成。8月份,在全市挂图作战总指挥部组织的项目服务保障专班评议会上,连续第三个季度荣获服务保障第1名的优异成绩。
(二)服务全市对上争取项目(145个)资金(772亿元)展现大作为。印发《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及专项债项目实施方案》,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会攻前期手续、现场保障两大战场,聚力攻克11项重点任务,推动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快审批、快开工、快落地。以“容缺办”保障专项债项目,顶住压力,主动担责,容缺可研报告等手续,卡准对上争取工作节点,第一时间起草印发批复文件,保障专项债项目77个、金额450.06亿元。以“绿色通道”保障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用优“一会三函”“区域化评估评审”等保障工具,边编制报告边申报、边修改完善边审查,随有随报、即来即办、集中预审、并行推进,以最快速度策划生成项目,保障政策性金融工具项目64个、金额220.96亿元。以“市县一体”保障无偿资金项目,提前对接推进保障办、都市区一体化指挥部等4个指挥部,市县联动发力,连夜会商攻关,彻底打通立项核准和办理手续要点,保障预算内资金项目4个、金额1.5亿元。截至三季度末,我局共服务全市对上争取项目145个,涉及资金总额772亿元,其中44个项目下达投资计划并到位资金,总金额69.74亿元。
(三)处置疑难问题凸显硬担当。坚持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创新突破,有力化解了未批先建、用地规划不符、人防易地费未缴纳等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创新“一事一议”模式,针对共青团路北延、建设路北延等项目占用农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问题,召集多部门对用地预审和选址等手续进行专题研究,主动担当、果断决策,以“建设单位承诺如期补齐手续的方式”为项目分段办理立项,为项目开工节省了大量时间。创新“专家问诊”模式,针对某医药公司片区项目建筑高度不合常规等问题,多次到住建部请示汇报,主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建筑消防标准制定者)成功进行可行性论证,扫清项目前进障碍。创新“豁免清单”模式,针对雨污分流等7个城市更新项目手续不全问题,直接豁免用地预审、选址意见书、工程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用地批准手续5项目手续,凭一张表单、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承诺书直接立项,保障了雨污分流项目顺利实施,相关改造奖补资金及时到位。到三季度末,全面攻克2022年省扩需求“十大行动”明确的15项制约因素,共保障项目72个。
三、聚力创新突破,高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
(一)工改领域“揭榜挂帅”改革试点数、工作成效全省挂帅。抓已有试点成效,围绕省住建厅“揭榜挂帅”第一批任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大力实施数字赋能和一链式集成服务,促进揭榜任务、自创经验落地提升,勇夺放管服改革领域单项冠军,三季度“工程建设项目一码通”、“开工审批一件事”和“联合验收一件事”等3项第一批工改试点成果顺利通过省工改办验收。抓新试点申报,围绕省第二批“揭榜挂帅”试点清单,精研申报细节,严把申报材料质量,市县一体高效互动,局长、分管局长带队赴省对接汇报10余次,争取工作主动和上级支持。9月29日,我市“推行城市更新工程标准化分类审批流程”“规范建设项目工程规划许可、验收行政审批裁量基准”“推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和标准地名、门牌编号审批合并办理”“精简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审批流程”“消防审验遗留问题整治试点”等5项创新试点入选,实现申报数量(13项)和入选数量全省双第1。抓试点经验推广,认真总结经验、提炼亮点,对接用优主管部门主办信息载体,借力多平台将我市最优改革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推而广之,“一项目一方案联合验收推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早落地群众早受益”经验做法被住建部工改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简报》(2022年7月)刊发;竣工验收阶段全面推行电子证照做法被省工改办《关于2022年7-8月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的通报》(鲁建审改字〔2022〕11号)作为经验做法推广;在8月份省住建厅召开的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揭榜挂帅”创新试点任务推进视频会上,我局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做了典型发言,得到省领导和兄弟地市的充分认可。
(二)积极争取3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肯定。承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的市场主体登记审查要点山东区的编写工作,对非公司企业法人、农专和个体18种登记类型进行全面梳理编制,累计编写审查要点869个。同时,将浙江省、四川省编写的审查要点进行汇总、标注、上报,圆满完成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交办的任务。主动对上争取,6月22日,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复开展电子营业执照和移动入网融合应用工作,积极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探索以电子营业执照为媒介的移动入网业务办理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的办理方式,推进电子营业执照更大范围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应用。10月10日,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市场主体登记规范和智能应用”改革试点,通过开展市场主体登记规范和智能应用服务等相关融合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方便群众办事创业,真正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7月14日至1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0年以来首次登记业务基层调研选择了济宁市,对我市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登记工作中不见痕迹的优质基础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三)承接省级改革试点量始终保持全市第一。坚持对标对表、突出重点,高位推进、多方协同,引领我市承接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三季度,联合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指标责任部门,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承接省市场监管局商标变更与企业变更登记同步试点工作。紧跟医疗器械寄售、自动售货等新业态发展趋势,摸清医疗器械行业经营现状,积极向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汇报改革思路,承接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寄售、自动售货等新业态许可试点。深入调研现阶段山东省药品监管局行政许可审批系统,主动向省药品监管局汇报系统现状及升级需求,承接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审批系统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备案功能模块完善升级试点工作。截至9月底,我局直接承接的省级“放管服”改革试点任务由10项增加至17项,数量稳居全市市直部门首位,引领全市各级各部门承接省级改革试点任务50项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四、提升服务能级,护航市场主体发展走在前
(一)企业开办更便利。严格贯彻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规章,持续规范调整市场主体登记权责清单和政务服务事项相关内容,围绕企业从准入到退出全过程,持续强化创新提升措施,增强企业对改革红利的获得感。会同相关部门,打通服务关节,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名称申报、企业登记、印章刻制、涉税办理、银行预约开户、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登记)“1环节、0成本、最快2小时”办结。始终坚持查问题补短板,巩固提升我市开办企业领域多年来形成的“一表填报、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等比较优势,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为大众创业搭建广阔舞台。截至2022年8月,全市市场主体数量955447户,同比增长8.59%,远高于经济增速;2022年1-8月,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102924户,同比增长6.85%、位居全省第3,成为我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坚强支撑。
(二)全生命周期服务更周到。围绕三个转变(“分散审批”变为“集成审批”、“单一服务”变为“多元服务”、“被动听需”变为“主动问需”),打造全流程、全覆盖、个性化、可定制的服务体系,探索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改革新路径。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打造“1+15+N”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企业在设立登记、准入准营、员工保障、纳税服务、投资建设等15个领域提供专业政务服务。组建全市企业服务队,当好企业发展“勤务员”,用活助企攀登,深耕专精特新,夯实帮扶保障,打造“云上宠企”服务品牌,提高服务企业“精准度”。健全服务事项清单,变“企业围着窗口转”为“审批跟着项目跑”,分类梳理涉企全生命周期审批事项108项,编制服务指南94份,实现涉企服务事项的集成化、场景化服务,多个关联事项“一表申请、并联审批、一次办结”。多形式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用心倾听个体工商户诉求,用力帮助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累计走访个体工商户2144家,发放宣传品22137份,接受咨询3410件,解决疑难问题305件。
(三)惠企资金直达更快捷。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用足用优“惠企通”服务平台,通过政策整合、数据挖掘、企业画像,推动政策“一键匹配”、企业“免申即享”,确保中央和省市惠企政策直达基层、直达企业。推动平台上线企业5.32万家,“四上”企业上线率达到99.75%,汇聚中央、省、市政策7万余条,完成1276家企业惠企政策“一键匹配”。截至三季度末,“鼓励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奖励”、“支持企业融合发展奖励”等880万元奖补资金实现了“免申即享”兑付,惠及企业22家;820万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资金完成线上兑付,惠及企业82家;3000万元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兑付己完成在“惠企通”平台线上配置,惠及企业249家。
(四)歇业备案让企业更从容。联合市场监管、医保、社保、税务、公积金、法院等部门制定出台《市场主体歇业全流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同步发布《政策解读》,精准落实惠企政策,为市场主体设置休养生息“缓冲带”。通过“讲政策、送服务、办实事、促发展”“四轮驱动”的方式,组织县市区开展“歇业纾困助企远行”宣传调研主题活动系列活动,及时掌握“歇业”政策社会知晓度、市场主体需求点,帮助企业了解歇业备案的适用主体、适用情形、程序规定、配套措施等内容,确保歇业制度在我市有序开展、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歇业备案登记45件,其中企业26件、个体工商户19件。
五、突出党建引领,锻造过硬干部队伍走在前
(一)高举党建引领旗帜。“党建引领、一线问需”,将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到助企发展第一线,先后赴环沃勤置业公司项目、市金融中心项目、济曲快速路等项目现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面对面解决企业问题,点对点感受新变化、点赞新作为、学习新经验。坚持“党建工作在窗口”的导向,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实行“服务明星挂牌上岗”,推出靠前主动服务、延时下班服务、提前上岗服务、周末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全程帮办代办等系列服务举措,线上线下联动,将党员风采、党建成效展现在窗口。据市社会治理中心每月通报,我局群众诉求按时办理率100%、问题解决率100%、回访满意率100%。加强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守住风险底线,以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月、廉政专题党课、“以案三说”、派驻纪检监察组廉政谈话上好廉政教育课;以党建宣传栏、文化走廊、廉洁自律提示卡、廉洁提醒短信织密廉政宣教网;以实施行政许可清单管理,明晰办理流程、办事材料和办理时限,推进事项全流程网上运行、网上公开、网上留痕,打造廉政审批链条;以电子监察平台、音视频实时监控系统、3239995投诉专线、社会监督员群体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倾力打造“儒韵清风·清廉审批”服务品牌。
(二)筑牢疫情防控底线。面对9月份突如其来的疫情,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第一时间组织包括局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在内的21名党员干部下沉鸿顺观邸一期、二期及清泉美景小区抗疫一线,对接许庄街道鸿顺观邸、御景花园社区及小区物业共同构建纵横联动、群防群治的防疫体系。支部聚心,支部聚力,牵头成立临时党支部,凝聚吸收区下沉干部、社区人员、机关干部及物业公司人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值守期间,帮助居民订购生活物资包2090包,代购急需药品387人次,组织医疗服务队上门伤口拆线护理、医疗咨询服务等96人次,运送物资21400余批次,累计辅助医护人员核酸检测162500余人次。筑牢防控责任,织密防控网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抓实抓细市为民服务中心人员密集的风险管理。完善配套措施,充实高峰时段管控力量,实行进出双向验码测温,调整大厅、一米线、电梯等通道布局,定时全范围高频消杀,准时全员核酸监测,每天三轮次领导带班巡查责任落实,切实做到“防疫”“服务”两手抓,在日接待群众3000人次的情况下保障为民服务大厅未出现任何疫情问题。
(三)用优干训结合法宝。紧盯干部队伍建设薄弱环节,紧跟业务开展瓶颈,全面实施大培训、大比武、大练兵系列工程。深度实施“审批服务思享汇”教育培训,市县一体联动,统筹培训班次,组织理论考试,并将考试成绩纳入绩效考评,务求培训实效。前三季度共组织开展培训40余期,培训20000余人次。开展“科长、局长走流程”专项行动,以群众“会不会”、流程“顺不顺”、体验“好不好”、质效“优不优”为标尺,全面自查自纠、立行立改,推动政务服务质效再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政务服务系统168个部门,围绕市场准入、投资项目等千余项高频民生事项,开展活动220次,提出疫情防控、设备更新、网络维护、主动服务等方面意见建议952条,立行立改714条,其余问题均已明确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深入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大比武活动,以管理服务、创新优化、协同联动为活动内容,设置“任务库”、搭建“比武台”,营造比学赶超、竞相改革的浓厚氛围,目前已梳理汇总高频事项题库约560余题,征集“我来说改革”金点子达百余件,在比学赶超中全市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