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兖州区水务局解读《济宁市兖州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
打印
时间:2023-04-26
一、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准确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核心要义,全力推动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求水利工作明确发展定位、全面提升标准,在解决好水资源、水灾害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方面的美好需求。“十四五”时期是“挖潜力、补短板、强监管、激活力、提质量”的发展阶段,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存在薄弱环节和水资源保障体系存在短板仍然是全区面临的突出问题,立足区情水情,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具有兖州特色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二、编制及公布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文物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及省市的有关实施办法。
(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等33件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3)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及省市农村、水利工作会议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
(4)山东省水利厅和济宁市人民政府等编制“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和有关文件。
(5)国家已经批复、已经编制的水土保持、河道治理、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建设等各类专项规划。
(6)济宁市“十四五”城乡水务发展规划。
(7)水利建设工程前期工作成果。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水利信息化建设等薄弱环节得到有效加强;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管水平显著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建成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兖州特色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协同机制,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总体布局
以南水北调东线干线、省、市级水网为依托,加快河道治理、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建设,全面提升洪涝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加快重点水源、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构建完善多源互补、丰枯调剂、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兖州水网,整体优化全区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美丽幸福河湖;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增强水利信息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能力,提升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工程建设与体制建设双向发力,构建以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为核心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区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解读联系人:刘佳
咨询电话:0537-341395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